剧情简介

在中国人看来,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长安三万里》满足了国人对大唐文化的想象,也让观众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通过塑造李白等典型形象,创作者展现了对大唐、长安、黄鹤楼、唐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想象与表达。典型形象的魅力能够穿越时空,持续传递给后人力量。《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能闪烁着精神光芒,正是因为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力量,始终浸润、滋养、塑造观众的心灵。在此意义上,《长安三万里》实现了技术、美学、文化、产业等多个维度上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表达。千百年的传唱承袭中,广西很多地方有赶歌圩的习俗。歌圩有节日性质的,也有临时的,大家聚在一起,最热闹的活动就是对山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甚至以歌代言。据民俗学者介绍,上世纪90年代,广西各地成规模的壮族歌圩有600多处,其中90多个歌圩日选择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办。在武鸣,除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每月29号(2月是28号)也是固定的歌圩日。从1980年至今,每逢歌圩日,来自武鸣周边的群众就自发来到江滨路,在道路两边的空地自设歌台,一唱一和,歌声飞扬。

【|久久最新地址获取的相关新闻】 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回声,《主角》可谓沁人心脾、振聋发聩,而在其不绝的余音中,也传达出其在艺术上经历的一波又一波艰难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在于它跨越了“语言-文字”和“剧场-舞台”两种异质媒介,将一部65万字的鸿篇巨制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装进了三堵墙的舞台和180分钟的狭小时空之中,更在于它试图用话剧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去演绎秦腔这种古老的民族艺术。这两种艺术在整体语境、叙事方式、表演程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要跨越这种差异难度巨大。话剧《主角》的改编不仅没有回避这些差异,反而恰恰从这些差异出发。180分钟话剧对65万字小说的改编是以小说中忆秦娥成为主角后经历的几个秦腔剧目为单元的。这样,秦腔的精彩怎样从话剧舞台上展示出来?秦腔主角的魅力怎样通过一个话剧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而且这种展示不仅要呈现秦腔的舞台表演,还要同时呈现秦腔观众的反应等,就成为一系列巨大的难题。可以说,话剧《主角》从编导到表演是在化解这一道道难题中走过来的。

猜你喜欢



Copyright (c) 2018-2023